20.小明因与同学打架,被老师列为“坏学生”,名字被粘贴在教室板报的“坏学生”名单上,并被要求当众承认错误,此后小明不愿去上学。该老师违背了()。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1.李老师详细了解王强和李明动手打架的原因,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主动承认错误,互相和解。李老师的做法符合( )。
A. 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 长善救失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2.“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 知是第一位的B.行是第二位的
C.知与行是分开的D. 知与行是联系的
2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平行教育原则 B. 长善救失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4.张老师很喜欢学生,对学生经常是重赏识轻要求。其做法违背的德育原则是( )。
A.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B.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 长善救失原则
D. 疏导原则
25.育新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课程,将思想道德课程成绩计入学期末综合考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践行理论知识,升华道德素养。这体现了德育的()。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6.某初中学生小李在黑板上画了幅漫画,并写上“班长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王老师看见了漫画,认为他有绘画天赋,于是请他担任班上的板报和班刊绘画编辑,并安排班长协助他。小李发挥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克服了散漫的毛病。王老师主要遵从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 长善救失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7.对于转化“后进生”,李镇西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8.极少数的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将适当的惩罚变成了体罚,学生反而更加自暴自弃。由此可知,这部分教师违背了()。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9.关于德育原则,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要求
B.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是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具体要求
C. 对学生进行正面赏识是贯彻疏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D.给后进生委托相应任务,实施直接锻炼是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
20.【答案】C。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老师的行为没有做到尊重、信任学生,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B。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题干中,李老师详细了解王强和李明动手打架的原因,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互相和解,这体现了疏导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D。本题考查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体现的就是知行统一原则,表明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B。本题考查德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题干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体现的是长善救失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A。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张老师对学生重赏识轻要求,即只尊重学生而忽视了严格要求,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C。本题考查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育新中学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的同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知行统一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26.【答案】C。本题考查德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也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题干中,班主任面对小李的行为,并没有训斥他,而是充分肯定了他的绘画天赋,并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不仅让小李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还克服了散漫的毛病,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
27.【答案】A。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题干中,李镇西老师强调从每一位“后进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正确答案为A。
28.【答案】D。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由于“恨铁不成钢”将适当的惩罚变成体罚,说明这部分教师虽然能够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严厉过度,没有能够足够尊重学生,使得学生更加自暴自弃,这部分教师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29.【答案】B。本题考查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其贯彻要求为: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B项,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育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要求而非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具体要求。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