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小朋友表现了某个学习行为之后,如果没有引起家长或者教师的关注,在一段时间后,小朋友就不再重复这类行为。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这体现的是学习规律中的()。
A.强化原则B.分化原则
C.惩罚原则D.消退原则
82.游乐场设置的迷宫游戏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大家都愿意尝试走出迷宫来获得成就感。“人走出迷宫”主要是通过( )这一学习过程来完成的。
A.尝试—错误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D.模仿
83.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中,( )要求学习者对每个学习问题都做出主动的反应。
A.小步子原则 B.积极反应原则
C.及时反馈原则D.自定步调原则
84.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礼貌以及宽容等,学生就可能受到提示而表现出这些行为。这属于观察学习效应中的()。
A.习得效应B.抑制效应
C.去抑制效应D.反应促进效应
85.某同学主动板演解题,可是解错了。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肯定他勇气可嘉。该老师运用的是()。
A.替代强化B.局部强化
C.延迟强化D.符号强化
多项选择题
86.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的有( )。
A.获得B.正强化
C.负强化D.惩罚
87.下列事例中,运用了正强化原则的有( )。
A.邓某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家长很苦恼。李老师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只有当邓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时才可以看电视
B.王某几乎不和班上其他同学玩耍,班主任知道她喜欢得到来自老师的表扬,所以决定当她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时要及时表扬她
C.当同学们都在认真朗读时,关某总在一边摆弄小东西。陈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后告诉关某,如果被老师发现他没有读书,就会取消他的课间休息时间,让他抄写课文的规定段落
D.张某用小石子砸同学,被陶老师看到后制止了,并被叫到老师办公室。陶老师掏出一块糖递给张某:“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
88.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9.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关正强化思想的精神,若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功能,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A.先奖励后教学 B.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C.嘉奖适度,避免太过D.多做不可控性表扬
90.下列属于负强化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81.【答案】D。本题考查桑代克试误说的基本规律。桑代克试误说的基本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和强化律。其中,强化律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后来桑代克对他的准备律和练习律做了修改,把它们看成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认为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并提出三个行为法则,即强化原则、惩罚原则、消退原则。其中,消退原则是指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题干中,小朋友表现了某个学习行为之后,如果没有引起家长或者教师的关注,在一段时间后,小朋友就不再重复这类行为,这体现的是消退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82.【答案】A。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题干中,人走迷宫是一条路线接着一条路线机械尝试的,并没有所谓的规律,是一种盲目尝试。故正确答案为A。
83.【答案】B。本题考查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有:①小步子原则;②积极反应原则;③自定步调原则;④及时反馈原则;⑤低错误率原则。其中,积极反应原则是指学生对每个知识项目的问题都要做出反应。故正确答案为B。
84.【答案】D。本题考查观察学习的效应。反应促进效应是指通过观察促进新的学习或加强原先习得的行为。题干中,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尊重、礼貌以及宽容等,使学生受到提示、激励,也表现出这些行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学生学到的“新行为”,而是学生原本就会的行为,只是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引发或表现出来,体现了反应促进效应。故正确答案为D。
85.【答案】B。本题考查强化的类型。如果学生的行为表现只能被部分地认可,就可以采用局部强化,即只强化教师认可的那部分行为以及相应的欲望,激励学生继续完成完全理想的行为和欲望。题干中,学生主动板演解题却解错了,老师肯定了他主动解题的勇气,运用的是局部强化。故正确答案为B。
多项选择题
86.【答案】BCD。本题考查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强化、消退、惩罚。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故正确答案为BCD。
87.【答案】ABD。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发生的概率。A 项,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看电视,即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以增加其按时完成作业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正强化。B 项,及时表扬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以增加王某和同学一起玩耍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正强化。D 项,给张某一块糖,也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以增加其爱护同学、尊重老师行为发生的概率,属于正强化。故正确答案为ABD。
88.【答案】ABC。本题考查试误说的基本规律。试误说的基本规律包括:①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②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③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故正确答案为ABC。
89.【答案】BC。本题考查正强化思想与赏识教育。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关正强化思想的精神,若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赏识教育的积极功能,一般而言,实施奖励要遵循以下八个原则:①坚持先教后奖的原则。②奖励要做到实至名归。③灵活使用正常奖励与意外奖励。④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宜交替使用。不要总是考虑给孩子物质奖励,实际上,感情和精神上的鼓励对孩子往往是最合适且有效的。⑤自我奖励与外在奖励相结合。⑥结合“过程”与“结果”来实施奖励。⑦使用奖励应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⑧赏识教育尤其适合身心有缺陷的个体。故正确答案为BC。
90.【答案】BC。本题考查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包括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其中,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B 项,小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便撤销了厌恶刺激(批评),以增加小明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的出现,属于负强化。C 项,嘈杂的声音(厌恶刺激)已经出现,个人通过暂时离开屋子而逃避,属于负强化中的逃避条件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