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按照巴甫洛夫的学习理论,下列描述属于刺激泛化现象的是()。
A.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吴牛喘月
C. 学会区分字母 “b”和 “d” D.杯弓蛇影
102.下列关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学习来自观察和模仿
B.学习的实质在于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C. 学习就是不断犯错直至正确的过程,因此不必强化已经获得的知识
D. 尝试—错误说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同时也犯了以偏概全、忽视人类学习主观能动性等错误
10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可以通过( )榜样进行学习。
A.现实生活中的 B.电影电视的
C. 书籍中的 D.他人讲述的
104.学生甲和乙在课堂上聊天,老师发现后要求他们起来回答问题,结果二人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导致全班大笑。学生甲涨红了脸,觉得十分羞愧;而学生乙则十分高兴,觉得全班同学都在关注他。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学生甲而言,全班的哄笑属于一种负强化
B.对于学生乙而言,全班的哄笑属于一种负惩罚
C. 经历这件事情后,学生甲更有可能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认真听讲D.同一件事情对于不同人而言,会有不同的强化效果
105.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B.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
C. 条件反射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持久性的神经联系
D.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
106.强化和惩罚是平日里老师对学生常采用的教育手段。下列选项中,关于强化和惩罚说法正确的是()。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让学生罚站运用了正惩罚
C. 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为了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
D. 负惩罚是为了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正惩罚是为了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
107.班杜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 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
判断题
108.行为主义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学习理论流派,该理论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主张学习就是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109.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10.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101.【答案】ABD。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等。其中,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选项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说明发生了刺激的泛化现象。“吴牛喘月”是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牛在遇到太阳和月亮两个相似刺激时,做出的反应是相同的,体现了刺激的泛化。“杯弓蛇影”原意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说明发生了刺激的泛化现象。故正确答案为ABD。
102.【答案】BD。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尝试一错误说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忽视了人类学习中认知、观念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尝试一错误说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同时也犯了以偏概全、忽视人类学习主观能动性等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D。
103.【答案】ABCD。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其他个体的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其中,被观察者称为榜样。班杜拉区分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榜样:一是学习者身边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即鲜活榜样。二是符号性或象征性的榜样,这类榜样是对多个人物进行一定的塑造、提炼、加工后,使之以典型的特征或形象出现于电影、电视、报刊、书籍或者其他媒体中。三是抽象性榜样,即通过言语、文字等方式来系统地描述如何做出某种行为或完成某种活动的方法或原理,通常体现为能够提供指导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故正确答案为ABCD。
104.【答案】AB。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题干中,全班的大笑使学生甲涨红了脸,感到羞愧,相当于给了其厌恶刺激,属于正惩罚。正惩罚会降低此类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学生甲经历这件事情后,更有可能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认真听课。学生乙在面临全班的大笑时十分高兴,觉得全班同学都在关注自己,这是给了其愉快刺激,属于正强化。正强化会增加此类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学生乙经历了此事后,课堂上聊天的行为可能会有所增加。A、B两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
105.【答案】ABD。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联系与区别。无条件反射是人与生俱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根据后天经验而形成的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反射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故正确答案为ABD。
106.【答案】BC。本题考查对强化和惩罚。正惩罚是指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让学生罚站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降低其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此属于正惩罚。B 项正确。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二者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C 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C。
107.【答案】ABCD。本题考查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①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过程。②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的过程。③复制过程: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的过程。④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故正确答案为ABCD。
判断题
108.【答案】正确。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其学习理论以桑代克为先导,以华生为激进的代表,由斯金纳进行了总结和发展。他们强调学习是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个体的行为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得到强化和消退。故表述正确。
109.【答案】错误。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即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斯金纳则主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故表述错误。
110.【答案】错误。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指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条件反射指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无条件反射才是生来就有的。故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