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28.以下不属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A.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B. 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C. 原有知识结构对学习十分重要
D.学习的成效影响后继学习
129.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某学生自发产生的积极行为被肯定,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C. 精神分析学习理论D.符号学习理论
130.某学生通过观察,受到他人行为的启发,把自己原有的行为成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反应方式。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属于( )观察学习。
A.直接性B.抽象性
C. 概括性 D.创造性
131.根据强化程式的分类,教师的随堂测试属于()。
A.变化比率程式B.固定比率程式
C.变化时距程式 D. 连续强化程式
132.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为两类,即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对此,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性行为取决于事先的刺激
B.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对环境做出的反应
C.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D.操作性行为受控于行为的结果
133.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A.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
B.光有练习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
C.过多练习产生疲劳
D. 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
134.小明每次考试低于90分都会被爸爸打一顿。久而久之,每当老师说要考试,小明总是感到非常紧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最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试误学说
13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
A. 练习的结果 B.学习的结果
C. 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D. 巩固的结果
136.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变化和反应 B.操作和学习
C.操作和强化D.强化和反应
137.小明编了段广告,内容是垃圾桶的画面和人们在酒吧饮酒的情景交替出现。他希望观看过这个广告的人在饮酒时感到倒胃口,从而减少饮酒。在这个例子中,条件刺激是( )。
A.人们在酒吧饮酒的画面
B.看到垃圾桶使人们产生恶心的感觉
C. 垃圾桶的画面
D.人们在看到广告前关于饮酒的感觉
单项选择题
128.【答案】C。本题考查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又称联结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桑代克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联结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如下:①学习是以神经连接为基础产生的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②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③人和动物的学习都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效果律表明学习的成效影响后继学习。④人类的学习比动物的学习要复杂。A、B、D三项属于联结主义学习理论。C项强调原有的知识结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29.【答案】B。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题干中,对学生自发产生的积极行为给予刺激强化,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符合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B。
130.【答案】D。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成三种情况:直接性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其中,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题干中,“把自己原有的行为成分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属于创造性观察学习。故正确答案为D。
131.【答案】C。本题考查强化程序的分类。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即时强化)程序和间隔强化程序。间隔强化可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两种,时间式又分为定时强化和变时强化。其中,变时(变化时距)强化是指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题干中,教师在课程中安排随堂测试,时间是不固定的,因此是变时(变化时距)强化。故正确答案为C。
132.【答案】A 。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的反应,如用针刺一下手,手就会马上缩回;当遇到强光时眼睛瞳孔就会马上收缩等。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并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比如白鼠的压杆动作、人的读书写字等。B、C两项正确。操作性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经典条件反射所针对的只是应答性行为,而人类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要对操作性行为的习得作出解释。A 项错误,D项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33.【答案】B。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一般来说,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时,练习才会有助于学习,没有强化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练习律就被看成效果律的附律。故正确答案为B。
134.【答案】B。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其中,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题干中,由于“每次考试低于90分都会被爸爸打一顿”,才导致“每当老师说要考试,小明总是感到非常紧张”,这是特定刺激所引起的,因此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故正确答案为B。
135.【答案】C。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的联结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故正确答案为C。
136.【答案】C。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相应地,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其中,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刺激(S) 一反应(R) 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操作(R) 一强化(S) 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由此可知,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操作和强化。故正确答案为C。
137.【答案】A。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①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②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人们看到垃圾桶会产生恶心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垃圾桶的画面。称为无条件刺激。人们在观看这个广告一段时间后,饮酒时也会产生恶心的感觉,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原因就在于,中性刺激(人们在酒吧饮酒的情景)和无条件刺激(垃圾桶的画面)形成了联结,最终中性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