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30 热度:
判断题
85.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86.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语义形式储存。()
87.骑单车、记人名、滑旱冰都属于程序性记忆。( )
88.学生对物理原理和数学公式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
89.在瞬时记忆信息到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注意的参与。( )
90.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写、默写字词,属于无意回忆。()
91.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规律是先慢后快。( )
92.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材料。( )
93.露露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卡壳了,妈妈给她提示了一个字后,她立马流畅地背诵了起来。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提取失败理论。()
94.俗话说:“睡眠可以巩固记忆。”这是因为睡前识记没有倒摄抑制。()
95.过度学习就是不停重复、机械练习。()
判断题
85.【答案】正确。本题考查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故表述正确。
86.【答案】错误。本题考查感觉记忆的储存形式。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是极为短暂的记忆。感觉记忆的编码方式可分为图像记忆(形象特征、视觉器官的编码)和声像记忆(听觉器官的编码),以图像记忆为主。故表述错误。
87.【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记忆的类型。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其中,陈述性记忆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比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又包括在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题干中,骑单车、滑旱冰都是“如何做”的问题,属于程序性记忆;记下的人名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记人名属于陈述性记忆。故表述错误。
88.【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记忆的类型。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学生对原理和公式的记忆属于逻辑记忆。故表述错误。
89.【答案】正确。本题考查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的特点是时间极短,一般是0.25~1秒,最长不超过4~5秒。如此短暂的信息,若不加以注意,很快就会消失;若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向短时记忆转换取决于注意。所以在瞬时记忆信息到短时记忆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注意的参与。故表述正确。
90.【答案】错误。本题考查回忆的种类。无意回忆是指没有明确的回忆目的和意图,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回忆,信息的内容往往不够连贯和系统。有意回忆是指在预定的意图和目的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的回忆。题干所述是有意回忆。故表述错误。
91.【答案】错误。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因此,“遗忘的进程规律是先慢后快”表述错误,应为“先快后慢”。故表述错误。
92.【答案】正确。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绘制,表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的、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材料比熟悉的材料发生遗忘的时间更早。故表述正确。
93.【答案】正确。本题考查遗忘的原因。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的代表人物是图尔文。该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失去了线索或线索错误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题干中,“提示了一个字”就是有了适当的提取线索,体现的是提取失败理论。故表述正确。
94.【答案】正确。本题考查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干中,“睡眠可以巩固记忆”是因为睡前没有后来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即没有倒摄抑制的影响。故表述正确。
95.【答案】错误。本题考查过度学习。如果学习达到刚能掌握之后又继续学习了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材料要比刚好能掌握的材料的记忆效果好。当然,过度学习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否则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故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