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3 热度:
31.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这种学习迁移理论被称为()。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 D.关系转化说
32.某老师认为,做大量的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考试中应用题的作答正确率。该老师的观点主要受以下哪种迁移理论的影响?( )
A.关系理论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形式训练说
33.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是苛勒在1919年做的( )实验。
A.小鸡啄米B.水下击靶
C.形状知觉D. 三山
34.在做练习题“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小明记不清有没有“边边角”这个定理,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按照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这里主要谈的是()。
A.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B. 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C. 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D.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35.形式训练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A.官能心理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 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
36.史密斯的实验表明,相同场合回忆成绩要优于相异场合回忆成绩。这与下列哪一迁移理论相一致?()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情境性理论 D. 概括化理论
37.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这种能力使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最有力的理论依据是迁移的()。
A.形式训练说B.实质训练说
C.关系转换说D.共同要素说
38.训练学生估计不同大小长方形的面积,一段时间后,测试结果发现学生估计长方形面积的能力提高,而估计圆形面积的能力并未提高。这个实验可以支持()。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
C. 概括化理论D.关系转化理论
39.老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
A.学习定势说B.经验类化说
C.形式训练说 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40.对中国人而言,学日语往往有较大的优势,因为不少日文词汇的写法与中国的汉字大同小异,并且在语音和使用上也有共通之处。这种学习迁移是受( )的影响。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 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 学习策略的一致性
31.【答案】C。本题考查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贾德的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被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至于两种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共同成分,仅是迁移产生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D 。本题考查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题干中,某老师认为做大量的应用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强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或训练心理的官能(思维能力),其观点主要受形式训练说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A。本题考查苛勒的关系转换说。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在该实验中,苛勒先让小鸡学会辨别浅灰色纸和深灰色纸(在浅灰色纸上放谷粒,在深灰色纸上不放,两种纸常常交换位置,重复多次后,小鸡学会在浅灰色纸上寻找谷粒),之后将深灰色纸换成更浅灰色纸,结果发现大多数小鸡会去更浅灰色纸上寻找谷粒,这说明小鸡学会的是两种颜色纸之间的相对关系,由此苛勒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34.【答案】C。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会影响新的学习,它们分别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其中,稳定性是指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题干中,“记不清”说明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出了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A。本题考查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是关于迁移的最早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故正确答案为A。
36.【答案】C。本题考查情境性理论。迁移的情境性理论是由格林诺等人提出的,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由于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情景中,我们识记时,这种场合因素微妙地伴随着人对事物的识记。研究表明,回忆的场合与识记的场合越相似,就越有利于对信息的回忆。也就是说,当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时,回忆最为有效。史密斯的实验表明相同场合回忆成绩要优于相异场合回忆成绩,这一结论与情境性理论相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
37.【答案】A。本题考查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就是提高各种能力,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所学材料越难越好。题干强调能力的提高,因此属于形式训练说。故正确答案为A。
38.【答案】B。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预测被试对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的能力;然后,训练被试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估算的能力;最后,再次测试被试对各种不同图形面积估算的能力。结果表明,被试对长方形面积的判断成绩提高了,但对三角形、圆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判断成绩却没有提高。据此,他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必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只有两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要素时,才会发生迁移。故正确答案为B。
39.【答案】D。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题干中,教师上课前先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是重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遵循的是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故正确答案为D。
40.【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迁移的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定势。其中,相似性包括: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者相似性;②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题干中,“对中国人而言,学日语往往有较大的优势,因为不少日文词汇的写法与中国的汉字大同小异,并且在语音和使用上也有共通之处”,这是受到了学习材料的相似性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