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招聘 > 深圳教师招聘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3_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深圳教育|深圳教师人才服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3..

0755-21049801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分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3

发布时间:2025-09-12 热度:

148.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违章骑行时遇到警察赶快下车。这是一种( )。

A. 消退作用B.刺激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D.逃避条件作用

149.()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联结就会变弱。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D.准备律

150.由于特殊情况,小军只能在家里通过上网课学习,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小军妈妈想出了几种强化方法,以提高小军的学习兴趣。下列哪种方法符合普雷马克原?( )

A.如果小军认真完成作业,就给小军零花钱

B. 如果小军上完网课,小军就可以去看电视

C. 如果小军每天准时上网课,就奖励小军一支笔

D. 如果小军网上测试表现优异,就奖励小军一种玩具

151.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属于()。

A.无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 思维

152.班杜拉认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标准的形成,( )逐渐成为引导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机制。

A.直接强化B. 替代强化

C. 负强化D.自我强化

153.在海洋馆里的海狮表演中,当饲养员问:“1+2等于几?”时,海狮推倒写有数字“3”的牌子,我们会看到饲养员投喂并抚摸海狮,如果海狮没有做出正确反应或做出错误反应,就不会得到任何反馈。这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规律中的( )。

A.分化B.泛化

C.消退D. 获得

154.在班杜拉看来,学会的行为未必都会表现出来。这取决于( )。

A.注意过程 B. 保持过程

C. 动机过程 D. 复制过程

155.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的原因是程序教材()。

A.直接提供反馈和强化 B. 有系统组织

C. 用教学机器呈现D. 可以给学生个别阅读

156.面对考试失败的学生,许多家长往往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学生每听到要考试,就会焦虑。按照巴甫洛夫的理论,该学生在考试和焦虑之间建立起了( )。

A.一级条件作用B.替代强化作用

C.初级条件作用 D. 高级条件作用

157.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每天只随机抽查5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如果学生做得好就给予加分奖励。教师的这种做法从强化的程序看属于( )。

A. 可变比例程序B. 可变时距程序

C.固定比例程序 D. 固定时距程序

158.“采纳学生的想法”的方式属于课程强化的()。

A.替代强化 B.延迟强化

C.局部强化D.言语强化

159,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有效使用惩罚原理的是( )。

A.惩罚不能违法 B. 惩罚要有良知

C.惩罚后不能跟随强化D.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

160.电击是一种无条件刺激,它能引起实验动物大腿肌肉的收缩反应。如果在每次电击大腿之前,都先呈现一个铃声刺激,反复几次之后,单独呈现铃声时,有机体也会出现肌肉收缩反应。这种现象是()。

A.工具性条件作用 B. 高级条件作用

C. 恐惧性条件作用 D.操作性条件作用

161.以下哪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

A. 攻击性行为B.亲社会行为

C.性别角色的获得D. 观察能力

148.【答案】C。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包括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其中,回避条件作用是指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题干中,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躲避,违章骑行时遇到警察赶快下车,这些都属于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出现了,但发生车祸和罚款等厌恶刺激本身并没有出现,因此属于回避条件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

149.【答案】C。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变弱。故正确答案为C。

150.【答案】B。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使用正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即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B 项中,如果小军上完网课,小军就可以去看电视,即做完妈妈要求的活动,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活动(看电视),符合普雷马克原理。A、C、D三项均不是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不符合普雷马克原理。故正确答案为B。

151.【答案】C。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涉及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指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符号为信号刺激。题干中,“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过来”属于条件反射,但主人的喊叫对于狗来说只是一种声波刺激,因为狗本身并不能理解它名字的内涵,主人的喊叫对于狗来说并不是语言文字的刺激。因此,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故正确答案为C。

152.【答案】D。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强化和直接强化。其中,自我强化是指观察者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他认为,随着人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和自我评价标准逐渐形成,自我强化成为社会化经验中具有自我引导性质的重要机制。故正确答案为D。

153.【答案】A。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题干中,饲养员对海狮的训练,运用了分化的规律,只有海狮推倒写有数字“3”的牌子才能得到奖励,推倒其他的则没有奖励。故正确答案为A。

154.【答案】C。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其中,动机过程决定了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社会学习理论对行为的习得和表现做了区分,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观察者是否会表现出已经习得的行为受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类强化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

155.【答案】A。本题考查程序教材。程序教材的主要特征包括:①程序教材按小步子的逻辑顺序排列,即通过显示按顺序排列的少量信息,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②积极反应与及时反馈程序。程序课本与教学机器一样,隐藏着正确答案。当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反应,教材中便出现正确答案,学生可得到直接反馈和及时强化。③适应个性,自定步速。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能力差异,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A 项属于程序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之处。程序教材可以用书本呈现,也可以用机器呈现。C 项错误。B、D两项属于程序教材与传统教材相同之处。故正确答案为A。

156.【答案】D。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巴甫洛夫的研究中,他首先将铃声与食物反复匹配,形成对铃声的唾液分泌反应,然后将铃声与灯光反复匹配而无食物呈现;最后单独呈现灯光,结果发现动物也产生了唾液分泌反应,这种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使得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作高级条件作用。题干中,批评指责(中性刺激)一般总是随着批评者严厉的面孔、声音(无条件刺激)出现.多次重复后,批评指责就会从一个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此时,批评指责引发焦虑说明建立起了经典条件作用(一级条件作用)。进而考试失败(中性刺激)总是伴随批评指责(一级条件刺激)出现的话,只提到考试就会引发焦虑(二级条件作用,也叫高级条件作用),说明考试从一个中性刺激变为了条件刺激。因此,题干所述为高级条件作用理论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157.【答案】A。本题考查斯金纳的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是指反应受到强化的时机和频次。强化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间隔强化程序。间隔强化又分为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包括定时强化(固定时距程序)和变时强化(可变时距程序);比率式包括定比强化(固定比例程序)和变比强化(可变比例程序)。其中,变比强化是指每两次强化之间间隔的反应次数是变化不定的。题干中,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每位学生被抽查到的间隔次数是不固定的,因此属于可变比例程序。故正确答案为A。

158.【答案】D 。本题考查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课堂中常用的强化技术主要有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替代强化、延迟强化、局部强化以及符号强化(代币制)等。其中,言语强化是指教师在学生做出行为和反应后给予学生某种积极的语言评价。言语强化有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两种形式。言语强化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方式,就是采纳学生的想法。采纳学生的想法,可以向学生表明他们说的话是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故正确答案为D。

159.【答案】C。本题考查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要做到惩罚而有效,首先是惩罚不能违法。其次是要做到惩罚而有效,惩罚就要有良知。这是说,老师惩罚学生,不该是仅仅为了“教训教训他”“给他一点苦头尝尝”。最后才是为实施有效的惩罚而运作心理学程序的问题。关于惩罚的程序,值得我们注意相承的两点是:①当个别学生的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该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若不跟随以强化,则一有合适情境,原被压制的不当行为又会沉渣泛起,表现为儿童的故态复萌。惩罚之所以要跟随着强化,是因为强化能够塑造新行为。A、B、D三项均符合有效使用惩罚原理。C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60.【答案】C。本题考查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相关知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中,以引起个体恐惧的刺激(如强电击、高噪声等)作为无条件刺激来建立条件反应,结果发现它们也能控制个体的行为。像这种以对有机体具有恐惧性质的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而进行的条件作用,称为恐惧性条件作用。例如,电击是一个无条件刺激,它能引起实验动物大腿肌肉的收缩反应,如果在每次电击大腿之前,都先呈现一个铃声刺激,反复几次以后,单独呈现铃声时,有机体也会出现肌肉收缩反应。故正确答案为C。

161.【答案】D。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A、B、C三项均属于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D 项不属于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关闭窗口
上一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2
下一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4

相关阅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4...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拓展篇1...

官方微信公众号

集团总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服务部0755-21018135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市场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