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主页 > 教师招聘 > 深圳教师招聘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_深圳大唐明升教育集团|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深圳教育|深圳教师人才服务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

0755-21049801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分享: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

发布时间:2025-09-11 热度:

单项选择题

1.“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 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这是某著名学习理论的观点。下列心理学家支持该观点的是()。

A.桑代克 B.加涅

C. 苛勒 D.弗洛伊德

2.为了让班级内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数学老师说:“大家每回答三次问题,老师就会奖励大家。”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A.定时强化B.变时强化

C. 定比强化D. 变比强化

3.将一只饥饿的小猫关进笼子,在笼外小猫可以看到的位置放上食物,小猫试图挤出笼子,在一系列乱撞中,小猫偶然触动了开关,笼门自动打开,小猫成功逃离吃到了食物。后来又反复几次将这只饥饿的小猫关进笼子,小猫从笼子里逃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乱撞行为也越来越少。心理学家认为,猫的这种行为是()。

A.条件反射B.尝试错误

C. 整体顿悟 D.发现学习

4.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用的动物是()。

A. 鸽子 B. 猩猩

C.狗 D.白鼠

5.()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由学习所形成的反应形式——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A. 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冯特D.华生

6.在解释说明人类行为时,班杜拉认为()。

A.行为是由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决定的

B. 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

C.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D.环境和人彼此作为独立的因素,联合起来影响和决定行为

7.()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就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A.康德B.福禄贝尔

C.斯金纳 D. 昆体良

8.在桑代克的实验中,桑代克丢进去的猫,必须是饿猫。只有这样,这只猫才会努力地想从笼子中逃出去,学会开笼门。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 动机律D. 效果律

9.刚学习英语时,学生都感到很吃力,对英语的兴趣也下降了许多。为了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郭老师会不定期地给学生一些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案例中郭老师采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属于( )。

A.连续强化B.定时强化

C.定性强化 D. 变时强化

10,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片

B.对有模仿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 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单项选择题

1.【答案】A。本题考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等。题干中的学习理论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A 项心理学家支持题干所述观点。B、C两项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D 项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C。本题考查强化程序。强化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间隔强化程序。间隔强化又分为两类:时间式和比率式。时间式又分为定时强化和变时强化;比率式又分为定比强化和变比强化。其中,定比强化指间隔一定的次数给予强化,它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题干中,学生每回答三次问题,数学老师就会给予奖励,即间隔三次就给予强化,属于定比强化。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B。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题干中的实验正是桑代克的猫开笼取食实验。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以狗为实验对象。实验开始时,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分泌唾液。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B 。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又称工具性行为,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本题考查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为了解释说明人类行为,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班杜拉对其中的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交互决定论,即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素可能起支配作用。C 项是班杜拉交互决定论的观点。A项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项是个人决定论的观点。D项是互动论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7.【答案】C。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就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A。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说。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题干中,“桑代克丢进去的猫,必须是饿猫”,这属于生理上的准备,符合准备律。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D。本题考查强化程序。变时强化即强化的时间间隔是变化的。题干中,“不定期”表明强化的时间间隔是不一定的,这种方式属于变时强化。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D。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班杜拉认为人们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影视片中体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会让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不敢模仿不良行为,因为会有相应的惩罚。故正确答案为D。


关闭窗口
上一篇:学习概述——拓展篇2
下一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2

相关阅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10...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9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篇9...

官方微信公众号

集团总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服务部0755-21018135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

市场部0755-21049801

深圳市龙华清湖社区花半里大厦706室